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标公告
去年年底,“2021年中国创新力医药企业”榜单在工信部2021年(第十四届)中国医药战略大会发布,凭借强劲创新实力,罗欣药业连续四年入围“中国创新医药企业20强”。
作为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浪潮中的优秀企业之一,罗欣药业的产品管线覆盖了众多热门治疗领域,并在消化和呼吸领域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去年上市的中国首个盐酸氨溴索喷雾剂产品,像一颗重磅炸弹,在业内引起轰动。
即便如此,罗欣药业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董莉君女士认为,理念、战略以及体制机制的持续打磨匹配,时至今日,罗欣药业仍在自我突破和优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而作为公司的“赋能者”之一,如何在配合罗欣“创仿结合”战略转型的过程中,打造创新药运营体系,赋予公司更多现代化的创新管理经验?近日,董莉君女士向“医学界”分享了她的心得与体悟。
罗欣药业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董莉君
“创仿结合”顺应时代潮流
某种程度上,罗欣药业的发展,正好顺应了中国创新药领域的时代潮流。
始创于1988年,罗欣药业最早从事药材经销,转型制药后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扩充研发管线、审时度势变换赛道,逐渐成为消化、呼吸领域领先的、“创仿结合”的综合型制药公司。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决策层对行业的精准判断,创新药领域长坡厚雪,在董莉君看来,仿制到仿创,不仅需要战略布局破釜沉舟的勇气,也要“接地气”,结合自身优势制定可持续性的策略:
l “罗欣药业的仿制药有着近30年的发展历史。目前研发方面,我们以“质优价廉”为目标导向,包括盐酸氨溴索片、罗红霉素氨溴索片在内的多个产品都通过了药物一致性评价,不少药物也进入了国家集采中,顺应市场和政策的发展。”
l “创新药领域,罗欣药业整合了呼吸和消化领域多年的发展优势,2.4类新药盐酸氨溴索喷雾剂已经获批上市,1类新药新型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替戈拉生片也即将获批。未来还会更多聚焦在多发常见病和慢性病领域,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事实上,罗欣药业董事长兼CEO刘振腾早在2013年就提出:希望能在一线城市建立以创新药研发为核心的研发中心,更高效地支持罗欣药业的长久竞争力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次年,罗欣药业创新药科研基地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式成立。
董莉君介绍,罗欣药业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平均每年研发投入比超过7%。同时聚集了海内外500多位高素质科研人才,以“自研+合作”的研发策略,融合海内外药企研发实力,强强联合,汇集各方优势以催化形成协同效应。
科研技术的发展、政策的加持,随着创新药赛道迎来收获期,商业化布局的作用也更加凸显。加入罗欣药业后,董莉君重点负责创新药商业化运营以及与之匹配的直营业务团队建设。
“我们打造的是一支包容性强、多元化的直营业务团队,人员除了要有过硬的职业背景和正直诚信等基本品质外,尤其强调创造力。罗欣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民族企业,我们一起赋予他更多未来可能性。”
“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的队伍不仅仅需要市场、销售、商业分析这些前线部门人才梯度的培养,”董莉君说,“中台和后台团队,包括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公共关系等等,都需要配套整个直营创新业务去打造。”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2021年8月,罗欣药业下属子公司山东裕欣药业有限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核准签发的盐酸氨溴索喷雾剂《药品注册证书》,上市了中国首个盐酸氨溴索喷雾剂产品,属于儿童专用药,填补了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用药的空白。
“十年磨一剑。”谈及这款药物,董莉君毫不掩饰自豪之情。事实上,儿童安全用药始终是国家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
2014年5月,原国家卫计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在鼓励研发创制、加快申报审批、确保生产供应、强化质量监督、推动临床合理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总体部署,此后各种红头文件频发。
“用药靠掰、剂量靠猜”是儿科用药领域的老大难。“近年来,国家开始推动儿童用药的研发工作,罗欣药业也紧跟政府,参与进这样一个重大的课题项目。”
作为经典的祛痰药,盐酸氨溴索有着近40年的历史,包含注射液、片剂、口服溶液、分散片剂等,而此次儿童专属喷雾剂获批,也是罗欣药业聚焦呼吸疾病领域、坚持创新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罗欣药业拥有自己的盐酸氨溴索原料药工厂,获得了很多同行的认可。”董莉君说,“在研发过程中,也在政府的领导下联合多个产、学、研专业团队进行全方位的深入合作,才让这个产品最终能够服务到中国的患儿。”
但无论是哪一种药物,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盐酸氨溴索喷雾剂的成功,背后是罗欣药业在呼吸领域十几年来的潜心沉淀。
同样傲人的,还有罗欣药业与韩国CJ HealthCare 合作开发的消化领域1类创新药新型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替戈拉生片。董莉君介绍,与传统质子泵抑制剂(PPI)不同,P-CAB无需在强酸环境下激活,起效快,与其它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程度较轻。目前这款药物的上市申请已经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
“药物的批准上市,只是拿到一张‘出生证’。”董莉君认为,提高药物可及性,促进县域医疗体系建设,推进基层市场是创新药直营业务团队接下去所需着重打造的。
“罗欣目前有着非常好的市场基础,包括医院的准入、患者科普、医生端的新药用药教育,直营业务团队也会持续跟进,做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能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时间在各个市场、各个渠道,让更多优秀的药物服务于患者。”董莉君说。
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国医药数十载浮沉,创新药十年风起云涌,回忆职业生涯,董莉君感慨万千。
董莉君是临床医学专业出身,彼时她决定从医院体制内跳出,投身医药赛道,追忆往事,董莉君说:“我的好奇心比较重,也喜欢接触不同人群,总觉得做一个医药人更适合自己的个性。”
兴之所往,砥砺前行20年,伴随董莉君职业成长的背后是中国医药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二十几年前,本土创新药?大家想都不敢想。”董莉君感叹道。
但随着海外人才的回归、政府顶层设计的完善、一系列政策改革、资本涌入,董莉君亲眼见证了医药创新从无人问津到赛道火热,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身其中。
“这是理念、市场和政策共同推动的结果。越来越多的本土民族企业向创新药转型,一批批走出国门的原研创新药涌现。和二十几年前相比,中国的本土药企已经逐渐登上了国际舞台。”
在董莉君看来,相比于外资企业,本土药企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于决策体系的高效运作。“外企的总体商业策略还是在海外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改良,品牌推广、商业化等多少会受制于海外总部的方向和策略。”
“但对于罗欣来说,中国,就是总部。在迅猛发展的全球化市场中,我们的团队可以汲取海内外最前沿的技术和理念,同时在本土市场快速决策、遇到问题能及时掉头,有一定的试错纠错能力,我觉得本土药企未来会比跨国企业做得更好,更适应于国内市场。”
挑战与机遇并存,对于董莉君来说,也是如此。
“热情与平和”是她对自己性格的描述。相较于工作时的决断果敢,平日里的董莉君展现更多的是随和的一面。“我性格比较外向,社交圈里很多朋友既是同事,也是挚友,休闲时刻喜欢运动,爱看漫画。”她说,“其实面对未知挑战,大家都会有压力。但我每次和好友聚餐、聊天,一个人静下来看看漫画大笑一场,就感觉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所以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可以迅速适应新鲜事物的人。在面对新的挑战时,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压力,什么样的紧急状态,我都可以找到自己舒服的方式去应对,平和地看待,冷静地处理。”
在罗欣,面对着这样一个崭新的机遇,董莉君形容自己所站的是30年沉厚的历史地基。自成立以来,罗欣药业为中国患者提供了超过150个品种、300个品规的药物,如今逾2000人的基层团队覆盖超过2万家一、二、三级医院和14万家的乡镇诊所、零售药店。
“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探索如何把更多的‘桩子’打起来。”
“来到罗欣,我也是抱着一种学习与融合的心态。”董莉君说,“创新药产品要获得成功,从准入到品牌推广、后期量产、直到终端患者,我希望我的团队能够赋予罗欣更强的品牌力,让已经上市或即将上市的产品能够更快地推向市场。”
董莉君认为,逆流而上三十年,属于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帆”已经扬了起来,她将和罗欣药业并肩前行,为中国成为真正的创新药强国贡献出一份力量。